江西上栗:小毛豆变“增收豆”
江西上栗:小毛豆变“增收豆”
江西上栗:小毛豆变“增收豆”仲夏清晨,在江西省S308省道上栗县(shànglìxiàn)鸡冠山乡豆田段,道旁已支起一个个农家小摊。带着枝叶的新鲜毛豆被堆成 “小山”,正从田间地头(dìtóu)沿着这条(tiáo)“绿色通道”走向千家万户。
航拍上栗县鸡冠山乡(shānxiāng)豆田段
“春季毛豆打理(dǎlǐ)得好,每亩能收1200到1400斤,除去(chúqù)成本,稳赚(wěnzhuàn)三千多元。”不到10点,63岁的钟胜计又下田麻利地采收毛豆,赶着给老伴摊点补货。
这位种菜“老把式”在屋后田里经营(jīngyíng)着8亩时令蔬菜,其中(qízhōng)毛豆占据半壁江山。15年来,他七成蔬菜直供县机关食堂,每周两趟从不间断,仅(jǐn)此一项年收入就达七八万元(qībāwànyuán)。余下的三成,他便在家门口或县城摆摊灵活销售。
“靠种菜,一年能赚十来万元,除了家用还能存五万元。”老钟的账本,每一页都写满了汗水浇灌(jiāoguàn)出的踏实。毛豆收罢,水稻登场,这片土地(tǔdì)轮转不息,也托起他稳稳地(wěnwěndì)增收。
不远处,脱贫户崔远明正在查看毛豆长势。“这片(zhèpiàn)毛豆,前期(qiánqī)遭了冰雹,长势受了影响,但再过一周,亩产仍可上千斤。”他平静地说,“田是村里集体(jítǐ)流转的,免租金,只管种好地。”
豆田不仅(bùjǐn)长出果实,更稳稳托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。“头茬4亩多毛豆,已卖了大部分。第二批(dìèrpī)毛豆,两个月后将(jiāng)上市。”崔远明说,“靠着毛豆等收成与妻子在花炮厂的收入,供着家中两个孩子的学业(xuéyè)。”
豆田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德望介绍,种毛豆(máodòu)是豆田人世代相传(shìdàixiāngchuán)的(de)手艺,更是如今致富的特色产业。村里集体流转(liúzhuǎn)的1300余亩耕地中,毛豆独占700亩,带动50多户村民加入种豆行列,让“小豆子”聚合为增效增收的“大产业”。
豆农挑着刚(gāng)采收的毛豆行走在田埂上
为让毛豆(máodòu)产业更有(yǒu)奔头,鸡冠(jīguān)山乡着力延伸毛豆价值链,千方百计招引加工企业,精心举办赣湘边毛豆文化节,推进产加销贯通和农文旅融合,助力乡村产业振兴。
节庆的欢腾,让毛豆的清香飘得更远。几天前,该乡豆田农博园内第二届(dìèrjiè)毛豆文化盛宴人潮涌动,数千居民游客品毛豆、赏烟花、看演出(yǎnchū),现场热闹非凡。“趁着人多,就(jiù)在舞台旁现卖,短短(duǎnduǎn)两小时,两三百斤毛豆便销售一空。”65岁的豆农柳焕礼开心地说。
小小(xiǎoxiǎo)毛豆从田埂跃入(yuèrù)广阔市场,从朴素饭桌走上节庆盛宴,既承载着豆田人勤劳致富的朴实愿望,亦铺就一条农文旅融合的特色(tèsè)振兴之路。
这方土地上的勤劳与收获(shōuhuò),从来不(cóngláibù)曾停歇。傍晚时分,省道旁的小摊渐渐收起,而钟胜计的身影又出现在田垄间,他挑着簸箕,弓着腰,借着(jièzhe)最后的天光,仔细采收着下一拨待售的鲜豆。(欧阳林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(xīnwénxiànsuǒ),24小时报料(bàoliào)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(bǎnquán)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(guīshǔ)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仲夏清晨,在江西省S308省道上栗县(shànglìxiàn)鸡冠山乡豆田段,道旁已支起一个个农家小摊。带着枝叶的新鲜毛豆被堆成 “小山”,正从田间地头(dìtóu)沿着这条(tiáo)“绿色通道”走向千家万户。
航拍上栗县鸡冠山乡(shānxiāng)豆田段
“春季毛豆打理(dǎlǐ)得好,每亩能收1200到1400斤,除去(chúqù)成本,稳赚(wěnzhuàn)三千多元。”不到10点,63岁的钟胜计又下田麻利地采收毛豆,赶着给老伴摊点补货。
这位种菜“老把式”在屋后田里经营(jīngyíng)着8亩时令蔬菜,其中(qízhōng)毛豆占据半壁江山。15年来,他七成蔬菜直供县机关食堂,每周两趟从不间断,仅(jǐn)此一项年收入就达七八万元(qībāwànyuán)。余下的三成,他便在家门口或县城摆摊灵活销售。
“靠种菜,一年能赚十来万元,除了家用还能存五万元。”老钟的账本,每一页都写满了汗水浇灌(jiāoguàn)出的踏实。毛豆收罢,水稻登场,这片土地(tǔdì)轮转不息,也托起他稳稳地(wěnwěndì)增收。
不远处,脱贫户崔远明正在查看毛豆长势。“这片(zhèpiàn)毛豆,前期(qiánqī)遭了冰雹,长势受了影响,但再过一周,亩产仍可上千斤。”他平静地说,“田是村里集体(jítǐ)流转的,免租金,只管种好地。”
豆田不仅(bùjǐn)长出果实,更稳稳托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。“头茬4亩多毛豆,已卖了大部分。第二批(dìèrpī)毛豆,两个月后将(jiāng)上市。”崔远明说,“靠着毛豆等收成与妻子在花炮厂的收入,供着家中两个孩子的学业(xuéyè)。”
豆田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德望介绍,种毛豆(máodòu)是豆田人世代相传(shìdàixiāngchuán)的(de)手艺,更是如今致富的特色产业。村里集体流转(liúzhuǎn)的1300余亩耕地中,毛豆独占700亩,带动50多户村民加入种豆行列,让“小豆子”聚合为增效增收的“大产业”。
豆农挑着刚(gāng)采收的毛豆行走在田埂上
为让毛豆(máodòu)产业更有(yǒu)奔头,鸡冠(jīguān)山乡着力延伸毛豆价值链,千方百计招引加工企业,精心举办赣湘边毛豆文化节,推进产加销贯通和农文旅融合,助力乡村产业振兴。
节庆的欢腾,让毛豆的清香飘得更远。几天前,该乡豆田农博园内第二届(dìèrjiè)毛豆文化盛宴人潮涌动,数千居民游客品毛豆、赏烟花、看演出(yǎnchū),现场热闹非凡。“趁着人多,就(jiù)在舞台旁现卖,短短(duǎnduǎn)两小时,两三百斤毛豆便销售一空。”65岁的豆农柳焕礼开心地说。
小小(xiǎoxiǎo)毛豆从田埂跃入(yuèrù)广阔市场,从朴素饭桌走上节庆盛宴,既承载着豆田人勤劳致富的朴实愿望,亦铺就一条农文旅融合的特色(tèsè)振兴之路。
这方土地上的勤劳与收获(shōuhuò),从来不(cóngláibù)曾停歇。傍晚时分,省道旁的小摊渐渐收起,而钟胜计的身影又出现在田垄间,他挑着簸箕,弓着腰,借着(jièzhe)最后的天光,仔细采收着下一拨待售的鲜豆。(欧阳林)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(xīnwénxiànsuǒ),24小时报料(bàoliào)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(bǎnquán)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(guīshǔ)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